個別測量管制圖(I-型圖)

用於監視品質改進作業的工具

許多使用某些設備(實驗室儀器、血氧飽和度、心率和血壓監測器)所收集的數據以及病人別的測量數據(如病人跌倒)均是以連續尺度呈現。然而資料收集的頻率不適用於這些情況和資料的類型。而 I-型圖則適用於這些情形,且可以代表所有的資料分布型態。相對於屬性管制圖,I-型圖對於潛在的資料分佈非常敏感。這應該由機率圖和次數分布圖進一步調查,且必要時,進行數據轉換以儘可能達到常態分佈。

舉例:醫院感染性廢棄物

醫院管理監測每個病房每月感染性廢棄物的量,確保安全的丟棄且了解不正常的波動。圖一顯示21個月(A 欄)每病人日感染性廢棄物的資料(B欄)。 表一 示為感染性廢棄物(B 欄),每名患者每天超過一期21個月(A 欄)中的數據。

如何計算個別資料 I-型圖

  • 在 C 欄計算(k-1)移動全距,移動全距為相隔兩列間差異的絕對值,無論相隔兩列是上升或下降。舉例來說:
    C3 = ABS(B3 - B2) = ABS(-0.10) = 0.10
  • 計算移動全距的平均,MRbar 的數量(n=19) 會比原始的資料(n=20)少 1。
    MRbar = AVERAGE(C3:C22) = 0.4005
  • 計算移動全距(ULMR)暫時的上限。
    ULMR = 3.27 * MRbar = 1.3096
  • 移除移動全距大於 ULMR。對每列的資料,在 E 欄輸入的每一列輸入以下公式進行檢測。
    E3 = IF(C3 > ULMR, "", C3)
    訣竅:將無效的值設為 "",會讓 Excel 函數(COUNT、AVERAGE 等)在未來的操作自動忽略無效的數值。
    結果:E21 為空值,因為 C21 (=1.53) > ULMR (=1.3096)
  • 重新計算移動全距的平均(MRbarnew
    [注意:重新計算只能進行一次]
    ULbarnew = AVERAGE(E3:E22) = 0.3411
  • 計算個別資料的平均(Ibar). 這是 I-型圖的中線(CL)。
    Ibar = AVERAGE(B2:B22) = 7.077
  • 計算下限:
    LCL = Ibar - (2.66 * MRbarnew) = 7.077 - (2.66*0.3411) = 6.17
  • 計算上限:
    UCL = Ibar + (2.66 * MRbarnew) = 7.077 + (2.66*0.3411) = 7.98
  • 使用 B 欄、C:L、UCL、LCL 的資料畫管制圖。結果如圖二所示。
在上述計算中使用的數值 2.66 和 3.27 是對於樣本數 n = 2 時的特定抗偏差常數(A3 = 2.66 、B4 = 3.27)。
[變數管制圖所使用的因子]
圖一:醫院感染性廢棄物(數據和計算) (Provost p.156)
Provost p.156 (data)
圖二: 醫院感染性廢棄物(I-型圖)
Provost p.156 (graph)